今天9·18,《正义的审判——纪念东京审判宣判71周年图片展》在我馆开展
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开庭,东京审判是同盟国对日本战争犯罪的一场正义的审判,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8周年纪念日。
上午10时30分,《正义的审判——纪念东京审判宣判71周年图片展》在我馆正式开展,东京审判检察官秘书兼翻译、97岁高龄的高文彬先生敲响法槌,亲自为新展开幕。


展览时间
2019年9月-2020年3月
展览地点
纪念馆3号展厅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承办单位: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苏州大学校友会
直击开幕式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院长姜斯宪,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勇,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力群,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顾问程天权,江苏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苏州大学南京校友会会长葛韶华受邀出席展览开幕式。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东京审判检察官秘书兼翻译高文彬,东京审判法官梅汝璈之女、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特别研究员梅小侃,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濬之子、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东京审判助理检察官裘劭恒之子裘寿一,以及著名画家李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校友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以及南京本地的学者代表也参加了活动。

张建军馆长主持展览开幕式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研究院院长姜斯宪致辞: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犯下严重罪行的25名被告进行了审判,向世界宣告发动侵略战争者必须承担严厉的罪行。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对日战犯审判的历史、加强资料搜集和整理,正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刻保持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紧密相连。”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致辞:

“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1946年,有10位东吴大学的校友和老师参加了东京审判,他们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以大量详实的资料把一批日本战犯送上历史的绞刑架。我们后人需要进一步搜集、整理东京审判珍贵的史料。”
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勇致辞: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伸张了国际正义,维护了人类尊严。举办本次展览,让民众更深入了解这段人类史上伟大审判,牢记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抗日战争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伟大贡献。”
著名画家李斌历时三年半创作文献式全景画《东京审判》。该画全长172米,高4米,画中展示了参与东京审判的法官、检察官、被告、辩护律师、证人、法庭工作人员等各类人物400余位,包括多次出现者,共计633人。全景画中的局部在“三个必胜”展厅的尾厅展出。

文献式全景画《东京审判》(局部)
李斌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对历史题材一直比较关注,十多年前我就开始关注东京审判这个题材。2015年,我与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取得联系,开始采访、搜集素材。我先后到日本、台湾、美国,搜集大量影像和图片资料。历史画往往表达的是一个瞬间,而我创作的这幅画是将两年半内发生的事情呈现在一个画面上,难度很大。”

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首席专家程兆奇向嘉宾介绍展览

李斌先生向嘉宾介绍文献式全景画《东京审判》
展览速递
《正义的审判——纪念东京审判宣判71周年图片展》共分三大部分——通往东京审判之路、东京审判、亚太地区各国的日本战犯审判。展陈面积500平米,展出珍贵文物9件,其中3件文物由苏州大学博物馆借展。
01通往东京审判之路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承诺将切实履行《波茨坦公告》条款,并将全力配合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官为落实《波茨坦公告》而发布的一切措施。1946年1月19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

1945年9月2日签署的日本投降书
1946年1月19日,盟军驻日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发布《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特别通告》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正式启动了对日本A级战犯的公开审判。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28名被告
02东京审判

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开庭,经过两年七个月的时间,开庭831次后,于1948年11月12日闭庭。东京审判根据日本被告在亚太地区发动侵略战争及在战争中实施的暴行,判决25名被告全员有罪。

1948年11月5日,法庭继续宣读判决书。中国法官梅汝璈(中)和俄罗斯法官柴扬诺夫(右)在法官席上

本次展览展出的梅汝璈使用过的烟嘴(梅汝璈之子梅小璈捐赠)

1948年11月12日被判决绞刑的7名被告。左上起: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
03亚太地区各国的日本战犯审判

除东京审判之外,盟军总部在日本东京丸之内对丰田副武和田村浩两名A级战犯嫌疑人进行了审判,亦称作准A级审判或丸之内审判。
从1946年5月3日开庭到1948年11月12日宣判终结,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代表团17人中有10位来自东吴大学法学院,分别担任检察官、检察官顾问、检察官秘书、法官秘书、翻译。

倪征(日奥)先生使用过的英文打印机。倪征(日奥)先生(1906-2003),江苏苏州人。1946—1948年作为中国检察团首席法律顾问参与东京审判,并在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等人的个人辩护部分中进行了出色的反诘(苏州大学博物馆借展)

裘劭恒(1913-2009),江苏无锡人。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秘书和助理检察官。在取证中,他从美军取得的日本档案中,找到日本驻天津总领事给日本外务省的密电,并说服溥仪在东京法庭上出庭作证。期间曾担任中方检察官,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庭起诉日本对华经济侵略

裘劭恒在东京审判时用过的打字机(裘劭恒之子裘寿一捐赠)
校审 | 李凌 赵伊汉 俞月花
编辑 | 潘琳娜
摄影 | 蔡美婷
视频 | 杨梦秋 王诗婕
签发 | 凌曦

发布日期
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