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馆最铁的粉!
纪念馆有一位“铁粉”,在我馆微博微信平台,几乎每一条微博信息、公众号推文下都能听到他的“声音”,互动次数居我馆263万粉丝之首。
他是谁?
蒋巍留言数量位居粉丝之首
他名叫蒋巍,八零后,北京人,是一名旅行社的计调,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名志愿义务讲解员。2013年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志愿义务讲解员后,8年来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在场馆里用生动的讲解词、感人的故事为观众做义务讲解。
而走上抗战史义务讲解这条路,源于他在我馆的一次参观。
蒋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讲解
“是纪念馆,开启了我志愿讲解的道路”
“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启了我志愿讲解的道路。”蒋巍说。
因为姥爷是一名八路军,蒋巍从小就对抗战史兴趣浓厚,酷爱阅读抗战类的书籍,《远东大审判:1946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史》《西安事变新探》是他手边经常看的,《731恶魔自述》《拉贝日历》《国家公祭》《苦难与辉煌》《张纯如在南京》等影像资料的光盘也都整齐地摆放在他的书盒里。
蒋巍摆在床头的书
2011年,蒋巍阅读了张纯如女士写的《被遗忘的暴行——南京大屠杀》一书,书中对日军残暴罪行的描述令他愤慨。他心想,一定要去南京,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次。
2013年的5月,蒋巍终于有机会到南京,走进了纪念馆。看到一个个雕塑仿佛在无声地呐喊,铁证如山的图文影像资料、无法计数的累累白骨无声地揭示着侵华日军的滔天暴行,尤其是看到李秀英的照片和视频,一个19岁的孕妇,竟然被戳了30余刀!纪念馆内的一幕幕让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
他当即决定:这段历史绝不能忘!我要为抗战发声,要为和平祈愿!
在鼓楼医院治疗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约翰·马吉拍摄
“讲解、留言、转发的力量虽小,但哪怕只有一个人看,那也是中国好声音。”
因为生活在北京,蒋巍没办法经常来我馆。南京之行的两个月后,他便主动加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志愿讲解团队,开始为观众义务讲解抗战史。
蒋巍说:“因为有了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经历,每当我讲到‘慰安妇’、‘731部队’、‘南京大屠杀’等日军暴行的时候,就比讲述其他抗战史更为激愤,声音都会高一度。”
蒋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讲解
除了志愿讲解,蒋巍还积极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用留言、转发的方式,借助自己的平台,向人们普及着抗战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文章我每篇都看,像‘抗战日历’、‘云讲解’、‘守望幸存者’等栏目,都会有一些感悟想与网友们分享一下。一方面是传播历史,一方面我也可以从中挑选一些故事、历史细节放在讲解中,传递给更多的人。”蒋巍说。
翻阅着他的朋友圈,就像是翻看一本“历史小札”,里面不仅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的介绍,还有建党百年来的种种英雄事迹、红色地标介绍、纪念馆博物馆参观感受等。
与我馆密集的留言互动,蒋巍是这么解释的:“张纯如就是我学习的榜样!讲解、留言、转发的力量虽小,但哪怕只有一个人看,那也是中国好声音。”
他的朋友圈就像一本“历史小札”
“继续努力,继续传承,继续守护,继续讲述。”
蒋巍说想对抗战英雄、孩子们、自己分别说一句话:
他想对抗战英雄说:“放心,今天的中国已是国富民强,如您所愿。”
他想对孩子们说:“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英烈,要经常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看展览、学历史,颂英烈,传遗志。”
他也想对自己说:“继续努力,继续传承,继续守护,继续讲述。”
蒋巍的微博名叫“一本史书”,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家应该多去纪念馆博物馆,纪念馆博物馆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去看,去听,去见证,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大的收获。”
蒋巍
采访手记:
张纯如女士曾说过:“The power of one!”我们从蒋巍身上就能感受到这种力量与坚持。是的,要相信一个人的力量也能改变世界!
除了蒋巍,其实还有很多默默支持我们的朋友,我们每天也都在默默地关注着大家。感谢你们。
让我们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为和平发声。
编 辑:李安琪
校 审:李 凌 赵伊汉
监 制:凌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