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今天,中国香港爱国实业家陈君实的追思会在深圳举行。

我馆专程送去花圈

陈君实生前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倾力支持祖国公益事业。上世纪90年代,他为我馆雕塑、标志碑及广场改造工程捐资数百万元。2005年,他荣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贡献奖”奖章。

2005年,陈君实先生(右二)被授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别贡献奖”奖章

今年夏季,陈君实先生与世长辞。我馆专程向他的亲属发去唁电:

先生一生心系祖国,多次向内地慷慨捐助。本馆扩建工程之际,先生捐巨资相助,为历史与和平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回想2017年先生一家来宁参加国家公祭仪式的时候,曾经殷切勉励我们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昔日的情景依稀如昨日,谆谆教导至今难忘。先生的爱国精神让我们钦佩,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愿先生安息。

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捐资助力教育宣传

陈君实先生193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1949年只身前往中国香港,1970年创办实用货仓公司。他的少年时代在福建厦门度过,曾亲眼目睹日本兵在乡下欺凌老百姓,那些惨不忍睹的画面深深烙印在脑海里。因此,他深感民族振兴的重要性,对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1995年3月,陈君实先生向我馆捐赠了110万港元,用于建造主题为“古城的灾难”大型浮雕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同年7月,他捐赠100万元,用于改建悼念广场。1997年9月捐赠30万元,2000年10月他再次捐赠100万元。

“古城的灾难”大型浮雕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

陈君实先生的爱国之心真真切切。在他看来,为祖国做的所有事都是真心真意、自觉自动的。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陈君实先生全资在中国香港《东方日报》《大公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发布“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图片展”广告,在中国香港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他曾带着家人赶赴日本声援东史郎——一位多次指证南京大屠杀并忏悔的日军老兵,赞助其出版中文、日文和英文版的《东史郎日记》;

他先后捐款100多万,出版《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国际大救援图集》等一手资料,举办南京大屠杀见证会、巡回报告会;

他捐款资助建设位于日本秋田县大馆市的“花冈事件纪念馆”——纪念强掳中国劳工遇难,此馆由日本民间团体自发组织,作为加害者方进行自我反省;

他为了在日遇难华工魂归故里,捐款50万资助“中国殉难劳工纪念馆”迁址重建。他在纪念馆内遇难者名录的墙前献上花圈,默默看着遗属们抚摸亲人的名字……

“我们这一代经历过战争沧桑的人有责任,把战争的残酷可怖告诉年轻一代,让他们永远远离战争,热爱和平。隐瞒和曲解历史,为罪恶战争涂脂抹粉,就是对青年人的一种犯罪!”陈君实生前接受采访时语气异常坚定,眼里闪烁着坚毅的光。

心系教育事业,勉励青年爱国

陈君实生前非常关心祖国的教育事业,鼓励学生不忘国耻、报效祖国。

他在1997年向厦门爱国人士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大学捐赠了100万港元、累计向母校厦门群惠小学捐助近100万港元、向浙江大学捐款400万港元……

作为一位心系教育事业的爱国人士,他对教育有自己的感悟与看法。他认为,我们国家的教育要向国际接轨,中国的学生应该多到外面看看,也应该欢迎其它国家的学生来我国学习,进行交流。

教育是个长期的事业,陈君实先生坚信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现在社会资源也多了,要多审时度势才能不吃亏,思想是不能僵化的。以前总是按照套路去做,但现在不同了,青年要靠自己,要有自己的思想,当然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失去对祖国的热爱。”陈君实生前说。

热心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捐赠爱心善款

陈君实先生一直克勤克俭,为人低调,心系祖国,热心公益事业。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曾向灾区捐赠3000万元,这笔善款成为四川灾区在震后最短时间内收到的来自香港的最大笔捐款之一;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发生,他再次义无反顾地向灾区捐赠了500万元港币……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与太太、儿子、女儿慷慨解囊,在内地的公益捐款达到6000多万港元。

老先生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倾其一生的慈善大爱之路,仍在以某种方式继续。

陈君实先生走了,他的爱国精神长存。他给世人留下的纪念性建筑、书籍,以及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愿老先生一路走好。

编  辑:潘琳娜

校  审:李  凌 赵伊汉

监  制:凌  曦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