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你准备如何过?看灯会、猜灯谜、吃元宵、回家团圆……这些触手可及的幸福,平凡又温暖。但在1938年,对于烽火硝烟中的南京人民来说,“节日”二字,分外奢侈。

1938年的元宵节是2月14日,这一天,距离南京城陷落,已过了两个月。城内一片狼藉、到处是被烧毁的家园和被屠杀的亲人,人们根本无暇顾及过节,唯一祈求的是有一处能保命的地方躲藏。

翻看84年前的档案记载,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时南京人民的恐惧和绝望……

沦陷后的南京城南

埋尸

由于每天不断地有大批同胞被侵华日军屠杀,城内尸横遍野,不得不组织掩埋队进行埋尸。

1938年的春节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掩埋队每天都需要组织掩埋尸体。元宵节这天,掩埋队第一分队的成员们在大同面厂旁掩埋了59具尸体……从2月1日到14日元宵节期间,他们总共掩埋了1257具尸体。

来源于孙宅巍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五册《遇难者尸体的掩埋》

“80%的商店和近50%的住房已被烧掉”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中文名费吴生),在1938年元宵节的这一天给施彼得写了一封信,提及了南京目前的情况。

看到今日的南京,你一定会极为痛心。约有80%的商店和近50%的住房已被烧掉。王廷家在三周以前被烧毁,损失了所有东西。我不知道你家情况如何,因为(日军)不允许我们走出城门。

两个月来,这里充满了恐惧、暴力和肆意妄为,可怜的人们都被吓坏了。但是,如果没有安全区以及我们委员会的工作,情况还会更糟;因此,我总是很感激我留了下来,经历了这一切。

——节选自1938年2月14日乔治·费奇《致施彼得函》

“南京现在完全一空”

作为魏特琳女士最得力的助手,程瑞芳女士在日记中,对这一天的描述,也尽是南京被烧空后的凄惨模样。

【二月】十四号 最怕春天发瘟症,现在病人也多。现在要分发外面收容所的鱼肝油和奶粉,史先生和我一同出去,看看外面的情形。昨日到城南去看看,也到夫子庙去看的,南京的房子烧了三分之二,其余都是空的。有的光架子,有的地板、柜都没有。最好是这安全区,这边没有烧,最烧得利(厉)害的是夫子庙、太平路,真可恶,这样狠心,南京现在完全一空。

——节选自1938年2月14日《程瑞芳日记》

“街道那里实际上已没有商业活动了”

魏特琳女士在这天的日记里,记载了她和中文老师兼秘书大王,一起去模范监狱了解难民情况,途中看到商业街一片萧条的景象。

北门桥尽头的唱经楼附近原是条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但现在看起来很凄凉。我们偶尔看到几个勇敢的人已回到了铺子和饭店里——一个钟表工、两个开饭店的、一个做烧饼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保住残存的饭店和铺子。街道几乎空无一人。所有商店都遭到彻底抢劫,更糟糕的是被烧毁了。那里实际上已没有商业活动了。

——节选自1938年2月14日《魏特琳日记》

“他们(指日本人)根本不关心这里的健康状况”

拉贝先生在这一天,正忙着为难民们寻求蚕豆,解决没饭吃的危机以及治疗蔓延开来的脚气病。

由于我们这里发生了几例脚气病,我们曾请求上海运给我们100吨蚕豆,这批货应该于今天运抵这里。在上海的日本海军早已发给许可证,准许船运这批蚕豆在下关靠岸,但是南京的日本军队尚未同意,后来果然遭到了拒绝。

日本人声称,他们对南京的脚气病一无所知,这一点也不令人奇怪,因为他们根本不关心这里的健康状况。

——节选自1938年2月14日《拉贝日记》

今天,在欢度元宵佳节之际,享受和平、团圆之时,也勿忘曾经黑暗沉沉的日子。回顾这段烽火中的元宵节,更加坚定我们前行的动力,值此之际,共同祈愿,世界和平!

史料来源:孙宅巍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五册《遇难者尸体的掩埋》、章开沅编译《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1937-1938)》、《血腥恐怖金陵岁月——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外人士的记载》、《魏特琳日记》、《拉贝日记》

编  辑:李雪琦

校  审:李  凌 赵伊汉

监  制:凌  曦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