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荐读 | 法国社会对南京大屠杀记忆的建构
作者介绍
陈璞君: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内容摘要
在法国,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影像有纪录片、自媒体视频、网络电视片等丰富的表现形式;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则以联合办展的形式共同书写了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新篇章。在中法两国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涵盖了不同阶层的法国受众,使得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从而在法国社会不断建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
多元化的影像记忆
为了使“处于真空地带”的法国民众对“这一被遗忘的事件”有所了解,法国导演米歇尔·普拉赞拍摄了“完整、精细、颇具说服力”的纪录片《南京:记忆与遗忘》。
该纪录片借由当年留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拍摄的历史影像,客观再现历史原貌,即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该纪录片还记录了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采访,并跟随日本“铭心会”负责人松冈环女士的脚步,记录了她对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及其后代的采访。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法国的自媒体也逐步介入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传播。诸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紧密融合,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内容也开始以短视频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
在网络电视片中,涉及南京大屠杀主题的报道以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法国新闻社和中国国际电视台法语频道为主。每年的12月13日,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法国新闻社和中国国际电视台法语频道都集中报道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节目。
异语的历史书写
法国社会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007年,旨在奖励“对历史研究或其传播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著作”的“梯叶里大奖”也在颁给了让-路易·马戈朗所著的《帝国军队:日本的战争暴行与犯罪(1937-1945)》一书。
克服“遗忘”最有效的方法是历史教育,而历史教育的最佳时间是青少年时期,这也是青少年历史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形式。就学校教育而言,法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记述相对简略,但在有限的篇幅中,南京大屠杀史实是法国多种历史教科书的共同选择。
面向普通民众,法国出版商还出版了一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口袋书”。法国“50分钟”网站面向阅读时间有限的读者群体,出版了一系列阅读时间在60分钟以内的系列图书。普通法国民众可以通过此类通俗易懂的书籍,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
建构历史记忆的新路径
2016年10月23日至12月15日,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与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法国冈城共同举办了“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南京大屠杀是欧美国家二战记忆中缺失的一环,为了填补几近空白的历史记忆,冈城和平纪念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专门举办了这一展览。
《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海报
冈城和平纪念馆馆长格里马尔迪在展览开幕式上指出:“我们举办这次展览的目的,是让法国民众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开始于1937年7月的中国。和所有卷入战争的人民一样,中国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非人的对待。”
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馆长格里马尔迪
许多观众在看完“日军在南京的屠杀暴行”“欧美人士救援难民”“西方媒体早期报道”“中外人士共筑和平”等部分组成的展览后,纷纷给予颇具共性的积极评价。除了对主办方的感谢和对反人道罪行的震惊与愤慨之外,一些参观者坦言,在参观前并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或仅仅是听说过而已,而这一展览使自己“对南京大屠杀第一次有了真正全面的了解”。
还有一些观众表示,原先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仅限于经过艺术加工的文艺作品,如电影故事片、漫画、小说等,而这是第一次参观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史实展。
面对展出的历史图片和第三方档案原文,参观者表示:“我们在欧洲没有见过这么大量的关于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珍贵图片,展览中看到这么多外国人拍摄的影像资料,非常震撼。”
法国新闻社、法国电视三台、《法国西部报》、法国新闻台等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展览进行了报道,无疑扩大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在法国的传播范围。
很多法国人在冈城和平纪念馆的facebook上留言
网友@Cherry Vegan Tattoo:虽然我不认识他们,但是深切地缅怀遇难者!
网友@Solem:这确实是一场有预谋的大屠杀……
网友@Foucaud:读过张纯如的书。
网友@Marie-Christine Person:完全被忽视的冲突!
网友@Michele Monteiro:我读了《南京大屠杀》,在完全读完之前你根本没法停下来,一本揭露真实的好书,恐怖中的恐怖。
本文载于我馆《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公众号将定期发布期刊最新目录、推介学术文章、介绍业内动态,公众号将成为广大研究同仁、史学爱好者的挚友和助手,欢迎关注!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诚邀赐稿。期刊约稿种类包括:研究论文、问题争鸣、史事考证、人物研究、图书评论、学术综述、口述历史等。来稿字数不限,并附有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来稿请注明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工作单位、职称等)、研究项目名称及编号、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
联系电话:025-86898667
投稿邮箱:ppcpalm@126.com
联系地址:南京市水西门大街418号
邮编:2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