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搜索表单

3月4日,我馆将举行紫金草之夜——紫金草志愿者分享交流会暨紫金草文化传播使者启动仪式。今天,小编把“紫金草优秀志愿者”的故事讲给你听。

工作学习之余,他们选择来到我馆做一名紫金草志愿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大学生、老师、医生、退休干部……他们不分年龄大小,上至70岁,下至20岁……他们不惧严寒酷暑,本着奉献的精神,向社会发出光和热。

部分紫金草优秀志愿者们

南师大合唱团:用音乐传递力量,唱响生命之光

在纪念馆的和平徒步、烛光祭等活动中,我们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合唱团,他们用音乐去跨越语言障碍,用音乐去传递力量,用音乐去唱响生命之光。

合唱团师生于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前夕在南京安全区旧址和纪念馆唱响《生命之光》

据南师大音乐学院韦书记介绍,合唱团的师生们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纪念馆的各个活动,每一次的志愿服务都会使广大青年学生从中得到滋养,增强底气。她说:“将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的美育相结合,同学们更能增强民族信仰、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用音乐的力量去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去感染更多的人。”

周艳飞:用专业技能为传播这段历史贡献力量

采编志愿者周艳飞,目前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课余时间,她来到我馆,进行视频拍摄和稿件写作工作,她说:“我的专业是新闻与传播专业,我希望用我的专业技能为传播这段历史贡献力量。”

周艳飞在南师大校园里的魏特琳雕像前

每当要撰写文章时,周艳飞都会提前几天列出写作提纲,反复翻阅档案资料。她说:“最近幸存者祝再强爷爷和濮业良爷爷的去世给我很大感触,几个月前我曾把他们的证词引用到了我写的文章中(点击《南京安全区并不绝对安全》阅读),但是转眼间这些证词已经变成了已故之人的诉说。我们现在所做的关爱幸存者的志愿服务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我们一方面肩负着传承老人记忆的使命,另一方面又承担着传播好这段历史的重要责任。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青年人加入我们,共同传播历史,传承这段记忆。”

李国荣:拓宽生命的宽度,发出光和热

南京人李国荣有着32年的军旅生涯,后从南京军区总医院转业至街道工作。2020年3月,她曾代表纪念馆参加“江苏省第二届红色故事宣讲大赛”,荣获“志愿者组优秀讲解员”称号。她说:“我认为我们南京本地人更有义务来做这项历史传播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世界记忆。做志愿者就是拓宽我生命的宽度,向社会发出光和热,带动身边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

在纪念馆中,能经常看见李国荣与一些青年志愿者一同上岗的身影,她说:“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我看到了青春的朝气和蓬勃的力量,更看到了年轻一辈对这段历史的传承。”

于明珠:志愿者要始终保持一颗纯粹的心,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于明珠,早在2005年她就投身志愿服务,2019年6月加入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如今虽已年过花甲,却依然精神矍铄,默默奉献在志愿第一线。2016年荣获江苏省红十字会五星优秀志愿者,2018年荣获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先进志愿者,也是南京红十字会遗体捐献者。

有一次,一位患有眼疾的观众来到馆里参观,行动非常不便。于明珠观察到后,主动上前帮助这位观众参观,全程边走边介绍,最后,还把这位观众送到了地铁站。这位观众满怀感激,连声致谢:紫金草志愿者真好!”于明珠说:“我们志愿者要始终保持一颗纯粹的心,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满足。”

优秀志愿者远不止于他们,还有退休教师傅云生、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团总支书记戴荣、东南大学医学生常茂肖……

他们用一举一动充分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一言一行践行着纪念馆志愿者“传承历史、传递爱心”的服务理念。

这些志愿举动,虽看似平凡,但心怀信念与爱,感谢他们,为我们添上了一份温暖。

编  辑:李雪琦

校  审:李  凌 赵伊汉

监  制:凌  曦

联系我们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